活动特邀朝阳三燕文化研究会理事戴苗苗老师担任主讲。她以严谨的态度与文化传播者的巧思,将朝阳大地出土的马具、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化作“活的注脚”。当讲到“分道扬镳”,便以战国车马器上的错金银纹路为引,还原燕赵古道上“挥手作别各西东”的历史场景;解析“节约”本义时,又从青铜器的铸造痕迹中,解读古人“物尽其用”的生存智慧。更以朝阳作为古“孤竹国”属地的独特脉络,将“伯夷让国”的道德光芒、“老马识途”的智慧传奇,锚定在博物馆的展柜与史书的纸页间,让成语不再是典籍里的方块字,而是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基因。
互动环节里,孩子们化身文化解码者,将文物特征与成语意象巧妙勾连。有少年以青铜鼎纹诠释“一言九鼎”的庄重,有孩童用陶器纹样演绎“筚路蓝缕”的艰辛。这种启发式交流,让成语不再是抽象的符号,而是生长在燕山沃土上的文化根系,在少年心田扎下传承的深根。家长们站在后排,望着孩子们眼里的光芒,有人轻声感慨:“原以为成语是课本上的死知识,没想到和家乡的文物这么亲。”
作为市图书馆“馆员小助手”品牌的重要实践,以“文物+成语”的创新视角,当博物馆的静默展品与典籍中的鲜活文字相遇,当历史的厚重与少年的好奇碰撞,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。那些曾沉睡于展柜的文物,此刻成了会“说话”的老师;那些曾需硬背的成语,此刻都长出了具体的模样,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“知家乡、爱文化”的种子。
未来,朝阳市图书馆将继续深耕“让文物活起来”的传播路径,以更多元、更立体的文化活动,架设传统与现代的虹桥。让博物馆的灯火照亮更多求知者的精神世界,让成语典故中的智慧火种,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绚丽的文化之花。